创始人张帆将隐食家定义为一个聚集主厨人和食客的分享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模式很简单,一个手机APP平台,大厨在上面发布自己的菜谱,感兴趣的食客可以点击加入,然后自行邀约聚餐地点。互联网凑饭局的形势,好像当初的约饭,但面向的用户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
饮食家面向大厨与对美食有欲望的人,也就是更专注美食的人。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私房菜,大家族没落之后,会有一些厨师或女子出来做私房菜,并不张扬着开餐馆,当时是碍于情面,现在大概是为了更方便,想做可以做,不想做可以停。
凑出来的饭局不像开餐厅,想不想做都要每天在。隐食家的饭局时间和地点,完全可以商讨解决,灵活度更高,适合生性爱自由和浪漫的美食家,也是一种关于美食的,更惬意的生活方式。
大厨们也许是有着工作来赚外快,也许是没有工作,正打算自营餐厅,但并不了解市场。这时候就可以通过隐食家这个平台,把爱吃好吃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人通常离得也不会太远,大多是同一个城市,会给出这道菜品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菜品的优化,同时也帮助大厨了解了市场的需求。此外,当饭店真的开业之后,这些人也将是早已俘获的第一批顾客,也将是第一批口碑推送者。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但民间还有很多的手艺需要传承下去,选合适的门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平台,又大厨,有食客,还有想成为大厨的新手。他们或许饱含着热情,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师傅,就像这些师傅找不到合适的门徒。这样就给了拜师收徒更大的机会,将好的手艺,私家菜品传承下去。
外面的餐厅吃腻了,想要品尝不一样的美食,不知道去哪里。必须要到店里才能知道店里的食谱,信息不够透明化。这样在网上可以看到美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比去扫街寻找美食更省时省力。
有时间对美食关注的人,有时间去参加这样聚会并承担支付的人,都是中高端消费者。这些人聚在一起,本身也是一次休闲+商务的聚会。这是讲究人脉的社会,人脉对于拓展市场,提高能力等方面都有难以估量的作用。这样一次聚会,更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无疑会受到中高端市场的青睐。
社交平台是共享经济的前提,社交平台的意义就在于共享信息和资源,还有丰富大家的生活。找准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做社交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时间和精力积累活跃用户和提升市场知名度。但小而美的社交平台如何粘合住用户,并不被大型平台收购与吞噬,将会是未来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