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餐饮,吃货的第一反应大概是神户牛,寿司,味增汤。而从业者的第一反应也大概不外乎米其林,小作坊,小而精,匠心之类,一直都是中国餐企和从业这模仿学习的对象,每年前往日本企业考察学习的餐饮企业负责人不可胜数。
然而,近日,据日本权威媒体《朝日新闻》引用《帝国数据银行》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企业2017年倒闭的数量为8376家,其中饮食类企业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多。
有人可能会清楚,日本餐饮企业的发展食从70年代开始的。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整体发展,餐饮企业也迎来的发展的春风。一时之间,“大而全”成了日本餐饮企业的代表,随后的20多年里更是独领风骚发展迅速。直到1990年,日本社会整体陷入经济泡沫的旋涡,日本餐饮市场的整体增速才开始放缓,也就是那个时候,日本餐企为了适应金融危机下日本社会整体的拮据情况,日本餐企开始将“大而全”拆分为“小而精”,一大批手工作坊类餐饮也正是源自那个时候,甚至发展成为日本餐饮的一张名片。
然而,“小而精”固然让日本餐企度过了那段拮据的日子,却也为后来的发展瓶颈埋下了伏笔。2014年日本的餐饮业市场规模为230,196亿日元,虽然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4%,2014年日本的餐饮市场虽然稍微缓和,2015年日本餐饮业市场规模为228456亿日元。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日本餐饮业近年来一直呈负增长态势!
即便如此,不少餐饮人为什么仍然推崇日本餐饮模式?一年又一年花大价钱去日本考察,为什么,他们考察的到底什么是什么?小编认为,一个是日本的那种细分“匠心”,都知道日本正规化餐饮业发展时间较早,并且日本的餐饮业经过了一系列金融危机的冲刷,企业之间的竞争增不可谓不激烈,再加上日本民间对匠心精神的推崇,所以,日本餐饮企业与国内不同的就是他们对品质的追求,日本餐企乐于也善于对餐饮单品类做到精益求精。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日本餐饮企业会对员工进行十分严格的训练,并不会因为只是服务员而放松应聘者人品的把关。消费者去餐厅消费,他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你的需求并提供帮助,而且由于日本的就业竞争十分严峻,消费者对服务人员而言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普遍不会有像国内服务人员动不动就撂挑子这样的情况出现。在日本整个爱岗敬业的大环境下,少有人对餐饮服务人员存在工种歧视,在他们看来,任何工作都是需要认真对待。
千年文化的沉淀都是日本“小而精”所不能具备的,我们要在充分发扬自己长处的同时吸收别人的优势,这样才能充分攻占全球市场,让更多的日本餐饮从业者到中国来“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