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页
通赢优采:食材安全,刻不容缓!
2018-03-19 来自

blob.png引三成消费者不满,外卖存在这些食品安全问题!

 

过去十年,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如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05-2011年皮革奶;2010年地沟油;2011瘦肉精事件;2013年台湾统一味全等塑化剂超标事件;2014年福喜使用过期肉事件;2015年工业盐流向餐桌事件;2016年饿了么惊现黑心作坊;2017年海底捞老鼠门。亿欧总结发现,堂食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食材、餐具、店面消毒、人员管理等环节。

 

有异物、撒漏串味,你遇到过哪些外卖食安问题?

 

餐品:来源不明,夹杂异物

根据外卖平台的大数据统计,比较受欢迎的外卖餐品大都是味道过重,油腻麻辣的品牌,而这种菜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油盐超标的问题;此外,餐品中有异物;食材来源不明;实际餐品原材料与公示不符等都是消费者在该环节集中投诉的主要问题。

餐具:撒漏串味,二次污染

blob.png

 

商家:无店经营,无证经营

订餐平台上的店铺光鲜亮丽,实体店铺狭小混乱等是此前外卖行业普遍存在的情况,2016年的3月15日爆出饿了么的黑作坊事件就是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担忧的一次集中爆发;此外,无资质商家在平台线上登记,在线下无证经营平台,商家不主动提供正规发票等问题也很普遍。

骑手:交通违法,行为难规范

目前,各大平台的配送小哥都会被要求随身携带健康证,每天对配送箱消毒一次,在入职之前有培训,培训后有考核,但这些制度落地情况并不乐观;外卖小哥在配送过程中个人卫生等对食品安全影响颇大的行为仍有待更细致的基本规范来落实;此外,为了及时将餐品送达顾客手中,逆行、闯红灯对于送外卖小哥来说是家常便饭;表面上是送餐员不遵守交通规则,但实际上有赖于平台配送机制的完善,此外餐品不能及时送达,错单、漏单等问题改善,也都要有赖于平台配送机制的完善。

用户:被信息绑架,难以索赔

用户被外卖平台“信息绑架”,缺乏充足的知情权,索赔机制不完善也是阻碍外卖食品安全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比如消费者经常反映的对商家投诉后看不到处理结果等。朱丹蓬对亿欧表示,“不健康、安全性差”的外卖隐患难以根治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平台的审查门槛低,另一方面国家虽然相继出台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处罚的力度欠缺,使得餐企违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造成外卖食安隐患。

四位一体,共建外卖食安生态体系


总体来看

外卖的食品安全管理非常难,环节多、人员多、风险多。从法律法规到外卖平台,以及餐饮商户和送餐骑手,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社会共治。

 

首先,在规范方面,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外卖新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目前针对外卖食品安全的主要规范。

其对网络订餐平台、餐饮商家、送餐员等各方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定,比如,对于平台方来说,需要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记录网络订餐的订单信息、抽查、检测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等;

此外,新规也要求“外卖小哥也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配送有保鲜、保温、冷藏或冷冻等特殊要求食品的,要采取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

 

结语:社会共治下,实现外卖食安有多远?


blob.png

 

最新资讯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