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页
餐饮资讯:开店=关店?
2018-06-04 来自

如今的餐饮业,购物中心内无疑成了最火的业态。尤其是社区型购物中心,据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购物中心餐饮开店数量占比达38%,但同时关店数量占比也达到36%。

“开店潮”与“关店潮”相互并行,可以看到餐饮业态的迭代速度正不断加快。

购物中心餐饮的五大坑


盲目选择


很多餐饮人采取的是“撒网式”选址,结果往往是你看好的进不去,你不了解的又来诱惑你......寻寻觅觅,纠结困惑,不知突破点在何方。

别认为开店数少就不需要战略了,当你选择走上连锁发展的路,战略就是身为老板必须考虑的问题。

 

依赖人情关系

中国是个讲“关系”的社会,放在餐饮业也同理。购物中心多了,社交关系也就复杂了,跟谁熟,跟谁不熟,成了困扰不少餐饮人的问题。

但这种靠人情建立的关系,首先未必能实现,自我精力消耗过大,即使实现了也是把双刃剑。

品牌不匹配

“我们购物中心定位是比较高端的,你要来也不是不可以,你把品牌升级一下,或者做个旗舰店什么的……”当我们与比较强势的购物中心谈时,对方经常会说这样的话。

于是,本应遵从品牌发展阶段而做的升级,就这样为了妥协于购物中心而匆忙改头换面。

品牌升级远远不止调整外观这么简单,这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有了规模才有主动权,而是先建立属于自己的主动权,才更容易有规模。

 

无计划性打折

购物中心对餐饮来说是平台,生意不好是没法在这个平台上活下去的,这时很多餐饮人想到的就是——打折!

便宜不是性价比,吸引不来消费者,即使吸引来了,也是对品牌未来发展的损害。 “便宜无好货”,价格战是一条不归路。

 

跨界餐饮

餐饮的红火让很多其他行业的投资者看到了机会,有做地产开发的,有做IT行业的,也有银行金融的,跨界餐饮越来越多,整合一些资源就开始做餐饮。

餐饮是链条非常完整的行业,既要有战略思维,也要有面面俱到的战术部署,还要有最终的落地执行。 没经历过初期积累优化的新品牌,即使有跨界思维,也很难避免在购物中心缺乏竞争力的现状。


 

启迪思维

商业模式是否吻合

不管是已经成熟的品牌,还是创新品牌,进驻购物中心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适合?

比如一个适合做夜宵、正餐聚客能力弱的餐饮品牌,面对早十点晚十点的购物中心营业时间,你在购物中心里根本无法施展。

 

品牌与购物中心的“三重匹配”


餐饮品牌与购物中心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定位、目标客群与品牌势能的三重匹配,只有彼此匹配,才能初步确定是否会达成双赢。

 

定位的匹配

现在购物中心的定位、主题及功能趋于差异化,餐饮品牌进驻前,就要自我评估:自己品牌的定位与购物中心的定位是否是匹配?在一个定位中低端的购物中心里,开一个高端餐饮品牌,这就是不匹配。定位匹配了,合作也会更顺畅。

品牌势能的匹配

一个城市最具品牌效应、最有人气的购物中心,往往就那么几个。餐饮品牌和购物中心的合作,能够“门当户对”往往会更好。如果它强你弱,苛刻的条件很可能会被摆出来,没有发言权、甚至没有选择权。

最新资讯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