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遍全球,开出10000家门店!”是中国多少餐饮人的梦想!
近几年,也不断有知名餐企提出万店梦想,前有西贝提出“要开10万+门店”,后有阿里提出2-3年开出1万家新式快餐店!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直到现在,中国鲜有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享誉全球的万店餐饮品牌。做餐饮,谁没有万店梦,那么,从几百家到万家店,究竟有那些非过不可的“坎”呢?
第一道坎:能否突破饮食文化限制
可能只有随着中国高铁等交通的快速发展,当人的流动性足够大,各种饮食习惯大融合了,才能攻克这一难题。

第二道坎:能否掌握统一渠道
想开出万家店,渠道是第一位,否则是很难把体量做上去的。
在商场这个渠道出来之前,当时的正餐品牌几乎没有能开几百家店的,但现在随着商场渠道的成熟,吸引了统一的客群——年轻人,于是很多餐饮品牌都跟着商场走,很多餐饮品牌一下子开出了几百家直营店,规模一下就起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掌握稳定渠道,店是无法开出来的,更别说什么万店了。
第三道坎:能否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就像曾经的诺基亚,并没有做错什么,却输给了时代。
扩充的过程,需要团队付出极大的心力,从品控、打磨门店盈利模型、到团队问题、激励问题、供应链问题,这些琐碎的问题会让团队完全“陷进去”。10年以后,这些品牌从自己的一方山头探出头来,一看,世界竟然变天了,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被年轻人追捧了。
懂得变通、并且能等到时机成熟的餐饮品牌能浴火重生,而绝大多数的餐饮品牌还是会不断地撞南墙,最后只能惨淡离场。
第四道坎:能否让品牌保持年轻
视觉符号到传播策略,比如,麦当劳的标志“M”,消费者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品牌宣传的内容,都喜欢以新品、新代言人的形式出现,针对年轻客群,目标非常明确;
相比之下,星巴克在中国好像就很少打广告,但第一,它把会员卡玩得炉火纯青,第二,在推新品时,它会选择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比如广告界的、摄影界的、时尚界的等等,从不同角度对新品进行宣传,形成攻势。
反观国内,很多餐饮品牌连今年品牌宣传的预算都没有,更别说宣传不得法,没有一套方法论了,只喜欢强调自家的食材好、产品好吃。
第五道坎:能否让品牌“继承”
开出上万家店,是需要放在一个长长的时间维度上的,比如20-30年。可这20-30年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餐饮企业掌舵人交接的问题。
像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有很多职业经理人,他们可以把工作继续下去,而中国是缺失这样一批职业经理人的,中国现在还是由餐二代去继承“家业”,但交接中的问题依然很多。
第六道坎:能否吸引大量的资本
需要吸纳大量资本,助力“万店梦”
开一家店、两家店的时候,和资本可能没啥关系。
但要开到上万家店的体量,是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的,开店需要资金,培养团队需要资金,特别是像麦当劳这种把店养成熟再放给加盟商的模式,更需要资金。
所以,麦当劳是上市公司,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中国是上市公司。
而餐饮品牌如何与资本接触,如何和资本通力合作,助力自己更上一层楼,这也是一个难题。餐饮行业中,之前品牌蒸蒸日上,后来引入资本反倒造成品牌下滑的案例,不在少数。

总结
几乎每个餐饮人,都有“万店梦”,可往往开几家店就倒闭了。真的要开出上万家店,需要把千千万万的“坎”一一迈过。